黑膠,一種生活的回潮

黑膠,一種生活的回潮

黑膠復興目前是時尚話題。任何時尚照理都有保質期,黑膠也許是下一個例外。我這樣說,無非是對CD的前景抱以悲觀。我們身處的時代只會向數字音樂無限傾斜,流媒體已經將MP3淘汰,正如MP3當年對CD痛下毒手,每經歷一次革命,人類獲取音樂就愈加便利,這是黑膠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黯然退位的主因,如今卻成了擁護它復辟的保皇派。
    通常總是這樣,先考慮生存,後觸摸生活。數字音樂意味著生存,解決溫飽;實體唱片意味著生活,追求品質。CD誕生於模擬時代轉向數碼時代的過渡期,如今的它恰好踩在生存與生活的邊境線上,不上不下,既無法提供最徹底的便利,也無法提供最奢華的品質。不要忘了,所謂的CD音質其實也是經過壓縮的,Compact Disc這個學名不僅指向尺寸上的袖珍,還有壓縮的意味,畢竟一張CD的標準容量只有650MB。
     
    這只是黑膠復興的一個註腳。購買實體唱片除了信仰充值,除了聽(該功能已經無限弱化),還是一種理財行為。它的成立離不開一塊背景板,即黑膠在往昔的式微,唱片公司為藝人出專輯,首選介質是CD,黑膠的發行量比較小,甚至小到可以貼上限量版的標簽。不是所有的限量版都能保值,購買實體唱片某種程度也是一種投資遊戲,考驗、凸顯樂迷的相關素養,有人嫌俗氣,也有人樂此不疲。

 

收黑膠磁帶CD 聯繫地址

返回網誌